在嘉兴桐乡市,一处曾经被遗忘的12亩“闲散地”经过合理规划和资源充分的利用,俨然成为一道农业新风景,依托高科技手段打造的智慧羊场闪耀登场。本文将详细讲述这个智慧羊场如何从闲置资源中提炼财富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新的生态养殖模式。
整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费阿二的羊场负责人,这位在养羊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的资深养殖人员,最近却感叹不已。他正在新建成的生态羊场里,仿佛穿梭于未来科技的世界。在这片现代化的羊场里,传统的养殖模式正被智能化设备所替代。早上7点,当小羊们还在轻声啼叫时,费阿二就不会再像以往那样起早贪黑去拌料喂羊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台电动撒料车,它能轻松将饲料送到每只小羊的面前。反复的劳作从此成为历史,而费阿二,如同一位掌控全局的指挥者,轻松省力,可完全称自己为“甩手掌柜”。
整个羊场内,900多头活泼的湖羊在阳光下悠然自得,而刚刚入驻的小羊们也开始逐渐适应新的环境。为实现智能化管理,每只小羊的耳朵上都挂着一个橙色的电子耳标,只需通过简单的扫码,就能够迅速获取它们的进食量、体重变化乃至疫苗接种等信息。此外羊舍内配置的智能风控系统,能够及时调节温度,让羊圈时刻保持在最适宜的环境中。
不仅如此,这个生态羊场还充分的利用周边资源,为未来的运营注入生机。村里的稻草秸秆以及500多亩桑树地的桑叶,将成为羊群的新鲜饲料,这样的饲养理念不仅降低了成本,更让这个羊场也成为了生态环保的典范。正如张国强,河山镇五泾村的党委书记所说:“桑叶饲羊,羊粪沃土,土育果蔬稻谷,农民的土地将慢慢的变金贵!”
张国强在谈起这一个项目时,笑容满面。他说:“我们总算把这块闲散地盘活了,养羊的产值预计能达到600万元,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!”这一转变,似乎为五泾村注入了新的活力,村民们看得见的收益也不断提升。
让我们追溯一下历史,这片土地曾经租给别人养鸭,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鸭棚拆除后就一直闲置。这让张国强倍感忧虑,他召开了多次会议,积极向桐乡市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。幸运的是,经过他不懈的努力,这块地最终被转化为设施农用地,适合发展现代农业。随后,他又向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了湖羊养殖场的相关项目,投资近900万元后,现代化的羊场终于落成,并顺利运营。
这样的成功故事在桐乡市随处可见。在河山工业园区附近,村里不仅针对“闲散地”进行了开发,更对集体用房进行了重新装修,以满足日益旺盛的租房市场需求。第一批8间出租房就是村里集体经济的一项新收入来源,年增收数万元。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一处多年来废弃的小学教学楼,在精心修缮后再度利用,每年租金就提高了15万元!
通过对闲散资源的有效盘活,五泾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30%以上,村民们在生态养殖新模式中看到了致富的曙光。如此前景,让张国强对未来充满信心,更希望能将这成功经验推广到周边的其他村庄。正如他所言:“只要我们把闲散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,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必然会有质的飞跃!”
随着智能养殖的兴起,未来的农业将愈发向智能化、自动化发展。今天,这个来自桐乡的智慧羊场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,更是整个社会各界对绿色发展的新认识。在这里,科技与自然和谐共处,闲散资源变身为富饶的土地,这片曾经的“沉睡”土地,正在悄然焕发属于它的光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